事情不跟進是不會有進展的
信息的及時傳遞對一項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職場中很多人都會忽略工作跟進的重要性。
老板不問,下屬不說;下屬不說,老板不問。
于是使得上下級雙方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對工作的正常開展造成很大的阻礙。
在國外工作時,我養成了一個"follow up"(跟進)的做事習慣。
如果我約好一個人兩周后見面,我首先將時間鎖定在我的日程表上,然后到兩天前,日程表會提醒我再去確認這個會議。
在我多年的工作經驗中,好像很少會出現會議最后會變化或取消這類事情。每次見面,我必然會約好下次的見面時間,然后到約會前一兩天再去確認。
就像我上面說的,我喜歡主動,更重要的是,事情不跟進是不會有進展的。
“溝通”就是工作本身
我一個共事多年的同事就有一個壞習慣,總是不會做跟進的溝通。當事情交給他后,會很久沒有聲音。
過了幾個星期我突然想起來,就問他到底怎樣了,他說:"完成了"。
他可能還以為有分加,誰知道在我心里已經減了兩分。
首先,因為一直沒有反饋,我不能將此事放下,就是說這件事一直還是我的責任,所以扣一分。
然后做完都不說,讓我繼續想著這件事情,又扣一分。如果讓我從別的渠道聽到他已經將事情做好了,而我這個直屬上司還傻傻不知情,這個絕對又要扣一分。
我們的績效是五分滿分,一分就出局,就算這個同事從滿分開始,因為不重視溝通他也已經差不多要出局了。
這可能也是一個價值觀問題。我覺得這個同事認為"溝通"是額外的事情,不應該占用做事情的時間。如果有人說"最近真是太忙了,都沒有時間與我的團隊溝通了",那這個人絕對是一個不注重溝通的人。
我以前培養基層銷售人員時,會要求他們每天一次電話匯報,就是要培養一個溝通的習慣。我還會教他們怎樣匯報,如果碰到問題我們可以馬上一起解決。到后來我要改為每周匯報,有很多員工還舍不得呢。
我認為沒有天生的溝通高手,要變成一個溝通達人,首先要認識到"溝通"就是做事情的一部分,而且還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如果事情做完但沒有同相關人等溝通,對他們來說,你可能還沒有開始做。
有了這個意識后,行為上才可能開始改變。
有效的溝通能讓7分工作變10分
我再分享一下我過去的助理是怎樣做事情的。
如果助理安排我出差去參加一個活動,特別是一些大型活動,決定下來之后,她就會安排每周有一個15~30分鐘的電話會議,請所有安排活動的人來做溝通。
通常在安排中會有很多動態的事情要處理,我在聽到進展情況后也可能會有不同想法。一直到出差前兩天,一切都定下來了,她就會給我詳細的細節安排,細到什么時候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事情。
這些細節都會在我的日程表里面出現,盡量做到我對任何的活動細節都有機會預演一次。
但是我曾經也有些助理將我丟了也不知道的情況,出差前沒有細節安排,到了機場可能機票也沒有安排好……
我覺得這個分別是在于兩個助理怎樣定義做好一件事。
舉個例子,老板后天要飛北京,靠譜的助理定義這件事就是將老板順利地送到北京然后順利地接回來。
整個過程她會先走一遍,在自己的腦海里先走一次流程,連老板沒有碰上的她都給想到了。
這種助理的小心程度遠遠超過了你,這樣你才能完全放心。不然你整天在想她會漏掉什么,這種助理就不是增值的,反而成為負擔了。
但不要以為不靠譜的助理不想將工作做好,他們往往也是熱心的好員工,只是總愛丟三落四。我覺得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在定義"事情"上面出現偏差。
比如請她去訂一張機票,她就馬上去訂了,訂完之后,又馬上去干別的了,而你作為老板,一直就不知道機票訂了沒有。
一個靠譜的助理會定義"訂機票"包括兩步:一是問清楚航班的型號、時間、座位的要求;二是訂好機票后,將一切確定的信息反饋給當事人,讓他知道這件事情已經結束。
任何事情必然有溝通的部分。我常常說,不到位的溝通,可能你做了8分工作,最后給扣了4分;但如果溝通有效,7分工作變成10分。
必須要重視溝通。溝通讓你出色,但也可能讓你出局,必須要十分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