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單位都有三種人,一種屬牛,與世無爭,只管干活;一種屬豬,好吃懶做,無所事事;一種屬狗,上躥下跳,不咬便叫。
如果屬牛的生氣勃勃,屬豬的也不敢偷懶,屬狗的就會夾起尾巴,這個單位必定發展有望。
若屬牛的沒精打采,屬豬的方便自在,屬狗的必定神氣,該單位就要走下坡路了。而三種人的地位直接決定了一個單位的“屬相”。
屬“牛”的多了,單位就會有些牛的色彩;
屬“豬”的多了,單位就不免有點豬的模樣;
屬“狗”的多了,單位便具備了狗的特點。
人都是或多或少有點“劣根性”的:少吃點虧、多占點便宜是一種下意識的傾向;陽奉陰違是傳統文化滋生出的怪胎。領導面前表功,同事面前賣乖,自以為是,拉幫結派是相當一部分職場里大事干不了、利益想占完的屬“狗”人的真實寫照。
真正屬“豬”的未必會很多,因為隨著競爭的加劇,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屬“豬”的也需要偽裝,如果再明目張膽地“好吃懶做”,恐怕連口飯也沒得吃了。
可是,屬“狗”的永遠不會絕跡,思想不在工作上,眼睛盯著別處,總認為自己會干的丑事別人都會干,每天不是計劃怎么把自己的本職工作干好,而是費盡腦汁的謀算怎樣把一桶水攪渾。其實這也正好向所有人宣布了它自己丑陋的一面,每天動不動就上竄下跳、張牙舞爪、“汪汪汪”亂咬,一個勁地表現自己的“善良”,惟恐別人將他埋沒。
因此,只要是在一個相對正常的單位里,有很多的人實際上成了一種兼有“豬”與“狗”特點的兩面人,隱蔽性和欺騙性越來越大。而由于這樣的人往往能得到不菲的利益,所以使真正屬“牛”的人越來越少。
從管理上來說,要想使一個單位能夠生存、發展,就必須千方百計地讓屬“牛”的人得到好處,受到應有的尊重,以伸張正氣,保護這部分人的工作積極性。
另外,必須看清屬“狗”人的本質,不至于被其“會叫”的假相蒙住雙眼。限制其“只說不做”的話語權力空間,甚至可以放它回森林,讓它和自己的同類天天聚在一起,不停“汪汪汪”亂咬也罷,不要讓它在人群里肆意妄為,杜絕“狂犬病”在單位蔓延;同時,還要讓屬“豬”的人現出原形,通過嚴格的群眾監督和制度約束讓其沒有偷懶的機會。
只有這樣,一個單位才能祛除屬“狗”的邪氣,不沾染屬“豬”的惰氣,形成以屬“牛”者為代表的正氣。如果再加上管理者本身的靈氣,發展壯大自然是情理之中的事了。